暖冬影响浮现 玉米孕育反弹机会
12月中旬以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进度维持高水平,华北玉米上市量受制于水分偏高因素的影响,北方玉米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格局。值得关注的是,前期颇受压制的北方港口和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出现反弹。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中长期国内玉米以泄库为首要目标的情况下,定向销售等政策不确定因素将是维持市场价格走强的一个明显掣肘。
国内市场行情涨跌互现
临近年末,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涨多跌少,其中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整体平稳,局部涨跌互现。一方面,天气状况改善,农户售粮进度有所加快,临储玉米收购数量继续攀高;另一方面,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观望居多,收购积极性不高。
截至目前,黑龙江肇东地区深加工企业1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为1790元/吨,基本稳定;吉林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进厂价1890~192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20~4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深加工企业进厂价1960~1980元/吨,略降10元/吨左右。
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止跌趋稳,局部地区小幅反弹,区域间价差缩小。同时,前期河北粮价下行幅度较大,外流优势增加,已有少量河北玉米倒流至北方港口。此外,贸易商收购心态谨慎,企业备库意愿较低。
截至目前,山东潍坊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14.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880~194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20元/吨左右,个别企业价格跌幅稍大;河北石家庄地区进厂价1740元/吨左右,下跌20元/吨左右。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止跌反弹,局部“倒挂”引发市场关注。一方面,临储收购进度恢复加快,继续支撑北方港口粮价,同时,到港数量减少,贸易商提价收购;另一方面,广东港口玉米库存较低,成交价格坚挺。此外,目前北方港口收购成本为2030~2060元/吨,推算至广东港理论成本为2180~2210元/吨,局部倒挂。
临储收购保持惊人速度
截至12月15日,我国临储玉米收购继续保持惊人的进度,5日收购量达到538万吨,累计收购3728万吨。其中,黑龙江累计收购2157万吨,吉林收购829万吨,辽宁111万吨,内蒙古630万吨。分省区看,黑龙江和吉林分别维持在200万吨和150万吨的偏高水平,辽宁和内蒙古临储收购进度进一步加快。
临储玉米收购重回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农户玉米出售进度加快。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黑龙江农户玉米出售进度为49%,较上周增加5个百分点;吉林28%,增加6个百分点;辽宁38%,增加7个百分点;内蒙古29%,增加6个百分点。
省级政府关注暖冬影响
由于12月中下旬东北、华北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摄氏度,吉林省政府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异常天气安全储粮工作的紧急通知》,黑龙江省粮食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储粮罩棚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印证了此前笔者对今年暖冬东北玉米收获后品质的担忧。
与2013年黑龙江、2014年吉林类似,今年东北玉米产区再度出现降雪天气伴随气温同比偏高,使得当地“地趴粮”玉米面临霉变的风险,因降雪导致“地趴粮”表面形成冰层封闭,导致粮堆内部温度升高、湿度加大、霉菌滋生,极易出现粮食生霉。
12月上旬,吉林省大部分地区玉米霉变问题并不突出,临储收购节奏正常。不过,由于吉林玉米批量上冻、上市时间在12月份,截至12月15日临储玉米累计收购量仅829万吨,且部分临储粮源还来自黑龙江,按照吉林年产2800万吨玉米计算,未来玉米面临的霉变风险较大。
由于今年极强厄尔尼诺天气带来的暖冬效应对东北玉米收获品质存在潜在威胁,未来临储玉米库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数量和质量双重挑战。
倒挂地区粮价或有反弹
上周,由于北粮南运贸易一度出现明显亏损,广东玉米成交价2160元/吨,东北港口主流平舱价2100元/吨。因预期后期到货量减少,下半周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出现反弹。
笔者认为,随着岁末临近,从北方产区收购玉米并集港至南方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节前备货需求增加可能推动一些前期价格长期倒挂地区玉米行情反弹。当然,鉴于我国中长期玉米降库存目标不变,且现阶段东北玉米价格已经接近临储价格水平,此点可能成为后期价格反弹过程中的掣肘。
综合分析,12月份以来,我国对外严控谷物进口、约谈相关企业以及DDGS反倾销起诉正在发挥效用,加之临储玉米收购“神速”,春节以前备货需求即将启动,预计国内玉米市场有望呈现震荡偏强的趋势,注意区域倒挂地区价格的反弹需求。
当然,在庞大的临储玉米降库存压力下,春节前料将启动玉米定向销售依旧是一大压制因素,同时,节前北方气温偏高是否会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值得重点关注。